中城社区打通服务居民“最后一百米”
    发布日期:2019-04-09 访问次数: 字号:[ ]

     如何让居民办事更方便些?怎样让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?怎么做才能让居民生活得更幸福?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,基层党建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新情况、新问题,亟需党建工作模式的变革与创新,创立基层党建品牌就是一种积极的探索。为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百米,建邺区沙洲街道中城社区构建了“政治统领、居民自治、法治保障、人文德治”的“四治融合”城市社区治理体系,着力打造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中城模式。办智能手机培训惠及老年居民。

      中城社区,现有居民户数8432户,常住人口25000余人,社区党委成立于2010年3月,下辖9个党支部,11个党小组,党员475名。在中城社区这片大约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,集聚了诸如“三圈一中心”区域化党建联盟、“红色引擎”社创营、4+X议事平台、伍大姐普法工作室等一批辐射度广、影响力强的基层党建品牌,它们在中城呱呱坠地、茁壮成长,也在中城居民心中落地生根。

      如今,智能手机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,但对于上了年纪的人而言,功能繁杂的智能手机却是“摸得到、玩不了”,老人们总说,“我想学啊,学会了就能跟孙子视频了,可是太难了”。几年前,中城社区党委副书记刘林曾在社区办过相关培训,“老年居民的参与度超过预期,但这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我也没办法经常培训,时间久了,他们又生疏了。”

      后来,中城社区党委推行“大党委制”,邀请在职党员单位、区机关部门、驻区单位、社会组织等构建“社区党建联盟”,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在资源上整合互动,先后开展了“芳草健康屋”“红色心跳”“舌尖上的食品安全”“印象中城社区文化季”等项目,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元、到位的服务。

      刘林告诉记者,自2016年下半年起,共建单位江苏警官学院每周五都会组织6-8名学生来到社区,给老年居民展开一对一的新媒体培训,“一次两个小时,十来次下来,老人们都会用智能手机购物、视频了。这就是把我之前的培训常态化了,两年时间惠及了将近200号居民,六七十岁的为主,也有80岁的老人慕名前来”。

      “4+X议事平台”让居民做当家人

      随着进入新时代,社区居民对小区物业管理、居住环境、文化活动、权利发挥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。与此同时,部分居民往往把物业更换、业委会换届、维修基金使用以及停车难等问题的矛头直指社区,为化解这一难题,中城社区建立了由居委会、物业管理、业委会、专业律师、小区志愿者、居民代表、楼栋长等多方力量参与的“4+X议事平台”。

      议什么?谁来议?怎么议?记者了解到,“4+X议事平台”就是由居民提出议事事项,在议题确定后,除固定的社区、物业、业委会、专业律师4方外,根据涉及的利益群体,产生议事委员,开展事项议事,形成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合力。迄今,议事平台先后落实了万达小区二次供水改造、西堤小区停车难等问题,让社区居民真正成了当家人。

      刘林以西堤小区停车难问题举例。2018年初,为缓解停车难问题,相关部门在小区外商业街划定部分车位,引起了商户们的强烈反对,当时闹得比较凶,商户觉得利益被侵犯,提出来一系列质疑。随后,中城社区党委启用“4+X议事平台”,邀请专业律师对其中权益进行解释,包括划定车位是否合理、收费标准如何,最终与商户顺利达成一致。

      “伍大姐”巧用艺术普法

      说到中城社区最有亮点的党建品牌,“伍大姐普法工作室”应该是当仁不让的。据刘林介绍,这是由原河南省平顶山市司法局副局长伍舒娅牵头,社区律师志愿者、社区法治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。“伍大姐退休后跟着女儿来到南京,2014年,他们居住的小区因为换物业问题引发两方对峙,看着全副武装的邻居跟物业,伍大姐觉得不可思议,她就想着,一定要提高基层群众的法治观念。”在这样的契机下,加上紧锣密鼓的筹备,2016年,“伍大姐普法工作室”成立了。

      至今,“伍大姐普法工作室”先后为辖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服务100余人次,调解各类邻里、婚姻家庭纠纷300余人次。后来,工作室引进3名艺术家、4名专业老师,通过“内培外引”召集150余名志愿者,成立法治宣传队。伍大姐还组建了“天平法治文化艺术团”,自编自导自演了《七五普法进小区》《社区网格员》等各类法治节目20余个,覆盖辖区居民近万人。用伍大姐的话说,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,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理念。



    【打印本页】 【返回顶部】 【关闭窗口】
    分享到:0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